主要題名:
內地出張復命書第一綴 植物性纖維ノヅキ(原稿第四冊)
作者(身份職稱):
田代安定
摘要:
第二節結論:述說台灣栽培馬尼拉麻之必要性。
植物性纖維中用量僅次於棉花,且價格不廉的當屬馬尼拉麻。雖然棉花之進口量大,但目前朝鮮已大規模栽種,未來可降低輸入量。但馬尼拉麻產於熱帶,本邦僅沖繩及台灣可種植。台灣自明治三十四年即自馬尼拉引進在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試植,未來推廣時須注意栽種區的氣候及土壤狀況,在品種上亦加以篩選。如以一萬甲之栽種面積,六年後之產值可達四百萬圓。此生產額即與茶葉之產量相當,如此能與苧麻共同成為台灣之兩種主要植物纖維之作物。
第三章:瓊麻及馬蓋麻之概況
龍舌蘭科之瓊麻(西沙爾麻,Agave sisalana)原本輸入量極少,日俄戰爭爆發後馬尼拉麻之進口受阻,製繩業遂以上海麻(苘麻)混用。戰爭結束後馬尼拉麻價格暴漲,因此自美國進口瓊麻,但因輸入價不低,之後漸次以爪哇及馬尼拉產的取代之。瓊麻纖維之品質因品種及纖維製作法之不同而異,使用場合亦須考量,如船艦用纜繩須耐濕,以高品質的馬尼拉麻纜繩為佳。陸地使用以中等品質的瓊麻製品為主,價格較低廉。類似瓊麻之纖維植物有數種,如馬蓋麻(Agave cantala)、龍舌蘭(Agave americana)等,產地、纖維品質及價格均不同。
第二節:結論-瓊麻及馬蓋麻栽培之必要性
瓊麻及馬蓋麻可做為尼拉麻之代用品,瓊麻在明治三十四年至四十三年間曾進行栽培研究,其栽培法、栽植地之氣候條件、土壤、施肥等均十分複雜。首次大量種植的地區為恆春林業試驗支場,明治四十年左右殖產局推行纖維植物栽培獎勵措施,推廣種植事業,同時進行纖維採收機械之試驗,未來瓊麻有希望成為台灣僅次於苧麻及尼拉麻的第三種輸出纖維物種。至於馬蓋麻有數品種原台灣各地少量種植,其中以龍舌蘭(Agave americana)最為強健,適生於貧瘠海岸地區,栽培容易。其纖維可做為繩索之混合料及其他織物用。
全集/系列名稱:
田代文庫